211过年(第2页)
为了让青溪村的孩子们能够放眼世界,林婉儿积极推动国际交流项目的落地。
她邀请国外友好学校的师生前来访问,同时也组织本地学生前往海外参观学习。
这种双向互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,也为村庄带来了更多的国际化元素。
一次活动中,来自德国的一群中学生来到青溪村,与当地孩子一起体验剪纸艺术和竹编工艺。
双方在欢声笑语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。
一位德国学生在日记中写道:“我从未想过,在中国的一个小村庄里,竟然能感受到如此浓厚的文化氛围。
这次经历让我受益匪浅。”
与此同时,青溪村的学生也有机会走出国门,参加各种国际比赛和文化交流活动。
他们的出色表现赢得了无数掌声,也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认识到了这个充满活力的小村庄。
---
一百零八、生态宜居的进一步探索:绿色青溪的构建
在解决了经济、文化和教育问题之后,林婉儿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重要领域??生态环境。
她明白,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,青溪村才能真正成为可持续展的典范。
(一)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
为了改善村庄的环境卫生状况,林婉儿倡导推行垃圾分类制度。
她请来了专业的环保团队,为村民们讲解如何正确区分可回收垃圾、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。
同时,村里还购置了一批智能垃圾桶,利用传感器技术自动识别垃圾类型并进行分类处理。
起初,部分村民对此表示不解,认为这是多此一举。
但随着时间推移,大家逐渐看到了成效。
村里的街道变得更加干净整洁,空气清新了许多,甚至连河里的鱼虾也多了起来。
一位负责宣传工作的志愿者笑着说:“现在连我家奶奶都知道怎么分垃圾了!
她说,这样做既保护了环境,又能让废品变成宝。”
(二)新能源的应用推广
为了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,林婉儿大力推广新能源技术。
她在村里安装了太阳能电系统,为公共设施供电;还鼓励村民使用电动车代替传统燃油车。
此外,她还与科研机构合作,研究如何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生物燃料。
这些措施不仅降低了碳排放量,还为村民节省了不少开支。
一位开农家乐的老板算了一笔账:“自从改用太阳能热水器后,每个月的电费至少省下两三百块呢!”
(三)生态农业的实践
在农业生产方面,林婉儿提倡采用生态种植模式。
她鼓励农民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,转而采用有机肥和生物防治方法。
为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,她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追溯体系,让消费者能够清楚了解每一件商品的来源和生产过程。
如今,青溪村生产的有机蔬菜、水果和谷物在市场上供不应求。
一位长期采购商评价道:“青溪村的产品不仅口感好,而且让人吃得放心。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