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5章 贵贱之分(第2页)
刘璋闻言,脸色瞬间变得苍白,看着董扶银鱼的眼神,咽了咽口水,犹豫片刻后,还是低声说道:“好。”
董扶眼中闪过一丝失落,他内心期望刘璋能义正言辞地拒绝,扞卫汉家土地。
可刘璋的怯懦让他失望了。
董扶长叹一声,说道:“既然如此,我这就去安排使者出使南中。”
走出大厅,董扶抬头仰望天空,喃喃自语:“主公,为了你的基业,我董扶愿背负这割地的骂名。”
而在汉中府内,贾诩刚将李远给蔡琰的信送出,正准备与卢植、蔡邕商议益州境内办学之事,就被两人拉住。
只见卢植和蔡邕争得面红耳赤,一个引经据典,力陈某个名字的精妙;另一个旁征博引,夸赞另一个名字的独到。
贾诩见状,不慌不忙地端起茶杯,轻抿一口,脸上带着淡定的微笑。
这两位皆是德高望重的大儒,得罪任何一方都不妥,保持沉默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。
就在这时,蔡贞姬从内室跑了出来,喊道:“爹爹,卢伯伯,别争了!
姐夫已经给孩子取好名字了,叫李依依。”
蔡邕和卢植闻言,不禁皱起眉头。
在当时社会,单名尊贵、双名低贱的观念深入人心,李依依这个双名,让他们感到十分诧异。
蔡贞姬笑着将一封信递给蔡邕,说道:“这是姐夫给你们的信。”
说完,便蹦蹦跳跳地跑回内室,去看小外甥女了。
自汉武帝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
后,儒家经典《周礼》成为社会秩序的准则。
“为尊者讳”
的原则要求人们避免使用皇帝的名字,单字名因此成为避免避讳的选。
王莽建立新朝后,更是宣布“国中不得有二名”
,将双字名视为非法。
虽新朝短暂,但这一观念却被后世的既得利益者利用,成为区分贵贱的标准。
蔡邕展开信纸,只见上面详细阐述了李远为女儿取双名的缘由。
李远在信中写道:“名字取决于父母,而成就在于自己。
难不成仅凭一个名字就能判定一个人的贵贱?大汉的名将周亚夫、霍去病皆为双名,难道他们不够富贵?
以我李远如今的地位,即使女儿去双子名,难不成就会让她变得卑贱嘛?这不过是既得利益者为凸显自身高贵而设的枷锁。
如今,我李远愿为天下先,打破这一桎梏!”
卢植看完信,不禁赞叹道:“行知好大的气魄!
倒是我等狭隘了。”
蔡邕也深以为然,将信递给一旁的贾诩。
既然名字已定,三人便继续商议益州办学之事,为传播知识、培养人才出谋划策。
贾诩看完信后,他立刻安排人将信送往报馆,希望借此让天下百姓都知晓主公的雄心壮志,打破陈腐观念的束缚。
喜欢人在三国开启工业革命请大家收藏:(yg)人在三国开启工业革命更新度全网最快。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