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章 三江镇往事(第2页)


    以此来解林昉的尴尬。
    林昉的大舅舅李岳山对自己儿子李喻波说:“小波,还是要多读书啊。”
    李喻波一边开车一边回道:“嗯,知道了。”
    但是心里却在说:“我在开车,只看前面,美景跟我有关系吗?”
    李喻波和林昕同岁,比林昕小了几个月,中医学院毕业后回家帮父亲开医馆,现在也是一名坐诊中医师了,做事是非常踏实的,就是有些闷比较内向。
    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,林昉对丁媛媛说:“媛媛,你在严县读过书,你知道严县和三江镇的历史吗?”
    丁媛媛想了想说:“我那时还小呢,应该没学过,读到小学二年级就转回钱城读书了。
    严县和三江镇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呀?”
    林昉说道:“三江镇在几十年前,还是一个地委的行署,就相当于一个地级市的政府所在地,和越城一样的级别。”
    丁媛媛诧异道:“三江镇以前还这么厉害呀,怎么现在只是一个镇呢?”
    李月山附和道:“是啊,三江镇是古代慕州府州所在地,有oo多年的历史了。”
    众人顿时来了兴趣,都在洗耳恭听。
    林昉如说书先生一般,缓缓道来,就差一张书案和一块惊堂木了。
    林昉说道:“早在oo多年前,三国时的吴国三江镇已经是一个县,当时叫德县。
    到了唐代武则天时期,三江镇成了慕州府的置所,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人民政府所在地,到了北宋更名为肃州。
    当时的肃州管着现在严县、汾溪县和双安县。
    那么,三江镇为什么在古代能成为一个府州所在地呢,因为三江镇是三条江的汇合之处,上游严清江流到这里便流向下游的汾溪县,这条江到了汾溪县就叫桐灵江,桐灵江流到钱城就叫钱江,三江镇还有一条江是流向澜阴县的澜江。
    古代时交通主要靠水路,严清江的源地是皖庆省的歙州,如清末时钱城有名的红顶商人,就是从歙州坐船到了三江镇,再由三江镇转渡船北上到了钱城。
    三江镇经水路向西可以到皖庆省的歙州,向北可以抵达钱城,再由大运河可以抵到平江、宁城和京城,向南经澜江可以抵达澜阴县和婺城。
    所以古代三江镇,成了沚江西部一个重要水路枢纽,人来货往也相当的繁华。
    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    并且三江镇在历史上也出过不少的名人,北宋范仲淹、南宋的游都在这里任过知州,蒲松龄在这里完成了《聊斋志异》的刻版。”
    “原来三江镇在古代还是挺重要的嘛,怎么后面变成了一个镇?地名为什么从慕州改成肃州,德县改成严县了啊?”
    丁媛媛问道。
    “水路交通是古代交通不达时,最佳的交通选择,但是到近现代就不一样,从晚清开始我们有了火车就有了铁路、然后有了汽车就有公路。
    从民国后,随着道路交通越来越达,水路交通就逐步放弃了,所以三江镇从府城变成了县城。
    到了o年代,建了严清江水电站,严县政府就搬到现在的城关镇,所以三江镇从县城变成了镇。
    而地名从慕州改名为肃州,德县改成严县,据说是北宋末年慕州方十三带领农民起义,快把整个沚江都给打下来了,还占了歙州,整个东南都失控了,后来朝廷派大兵镇压,才将农民军给剿灭。
    北宋的皇帝非常地生气,就把慕州改为肃州,德县改为严县。
    慕州有和睦之州的意思,德县是有德之县,皇帝生气慕州和德县这十几万人的造反,所以以后你们这里就是肃清之地,严控之县,就改名为肃州和严县。”
    林昉继续说道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