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1节


    官府也靠着这些牙人实现对集市的管理。
    比如火山军规定这里不得买卖军马,只要中格的,牙人见了要先报官府,官府来人确认,中意就买走,不中意的才允许继续交易。
    官府要买什么东西,也是提前通知牙人,用最少的钱,买最好的货物。
    自太祖时起,便就规定对草市之类的百姓小额交易不收税。
    集市上收税的地方实际不多,只有那些生意做的大的专业商人才缴税。
    杜中宵学习前世的制度,对这些人实行登记制度,固定税额,虽然税少了些,管理却方便。
    集市的管理,主要是靠牙人。
    耶律不花四处闲逛,见这里的马大多入不了眼,不要说军马,连日常骑乘都不够资格。
    偏偏生意还火爆得很,忍不住问陶十七:“十七郎,这里的马都驽劣不堪,怎么还这么多人买?”
    陶十七道:“我们这里缺马,比不得北国。
    这些马虽然不堪,但用于拉车耕地,勉强能用。
    来这里买的,都是附近农户,买回去做农活的。
    若是骑乘的好马,乡间的集市上哪里能够买到?”
    耶律不花听了笑道:“只听说用牛耕田,马也可以耕田么?”
    陶十七道:“将就能用。
    这里地薄,耕得浅一些,也能种地。
    只是用来耕田,马比得不骡,骡又比不得牛。
    郎君看这集市上,都是骡最好卖,价钱也比马高。”
    耶律不花点了点头,当作在这里见到的异乡见闻,原来汉人还用马耕地。
    马的拉力较小,而且耐力不好,用来耕地实际不好用。
    好在这里土质疏松,一些山坡上的旱田,耕得较浅,用马也能耕。
    而且马能用来拉车,这一带又好放养,对农户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    以前这里是不用马耕地的,营田务开垦的时候杜中宵试着用,给了附近的农民一个新天地。
    用马耕地就需要有适合的挽具,营田务的工场制做这些东西,又开辟了新的市场。
    在耶律不花的眼里,这处牲畜市场实在乏善可陈,跟契丹境内比起来差得远了。
    没有办法,宋朝缺马,市场自然也显得寒酸。
    略看了看,耶律不花便另一边的出口走去。
    到了出口附近,就见到地上摆了几个摊子,售卖牲畜使用的各种物品。
    走到这里,耶律不花一眼扫过去,便就停住了脚步。
    这几个摊子非常不起眼,但上面摆的东西,却让耶律不花大开眼界。
    从马鞍到套到马嚼到马缰绳,一直到马蹄铁,一应俱全。
    耶律不花看得出来,这里的马鞍不是用来骑乘的,过于偏小,孩童也坐不上去,以前在契丹并没有见过。
    实在忍不住,弯下腰问卖货的主人:“主人家,你这马鞍这么小,要来何用?便小三岁顽童,也坐不上去。”
    那主人抬头看了耶律不花一眼,见不是个买货的,懒洋洋地道:“你这客人好不晓事,这又不是骑马的鞍子,用来套马而已。
    没了这个东西,如何拉车?如何耕田?”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