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4节
到了近前,只见架子上挂着一大排绿色的袍子,形制非常简陋。
中间开口,几个钮扣,向身上一披扣起来即可。
开口是典型的右衽,保留着华夏服装最重要的特征。
走上前,康员外对卖货的年轻人道:“与我拿一件来。
要厚重,价钱算贵一点没有什么。”
售货的道:“员外,我们这里大衣都是明码标价,一个码一个价钱。
码数分极小、小、中、大和极大五种,看各人身材。
若是员外穿,一件中号正合适。”
康员外道:“若是价钱都一样,买衣服谁不挑一件厚实的?”
售卖的人就笑:“不瞒员外,我们这里的棉袍,制的时候都是上称称过的,委实都是一样。”
康员外要了一件,对身边的蒋员外道:“稀奇,原来这里是这样做生意的,倒是没有见过。”
袍子披在身上,康员外只觉甚是沉重,口中道:“这件袍子,穿着有些重了些,有没有薄一点的?”
“没有。
为是极冷的天气出门穿的。
若是平日里穿,那边有小夹袄,员外可以过去看。”
康员外把袍子脱了下来,拿在手里看了一会,道:“还是买两件好了。
严寒的时候,下人们晚上巡更,穿着御寒也好。
我问你,这袍子实卖多少钱?”
售货的道:“回员外,我们这里都是明码标价,你看那边挂着牌子。
若是价钱不符,可以到商场衙门那里首告。
这一件棉袍,中等号码,售价一贯零五十文足。”
康员外点了点头,对身边的蒋员外道:“倒是不贵。
市间买件绵袍,怎么也要贯钱,这件倒是便宜了一半多,而且极是厚重,穿着御寒不比裘皮差了。”
蒋员外笑道:“裘皮要几十贯了,如何能够比得?一两贯钱,寻常百姓也能买得起了。”
康员外掏了钱,买了两件棉袍,让随从拿了,一起向前继续逛去。
现在唐州种出来的棉花质量着实有些差,用来纺纱织布,质量不高。
杜中宵吩咐营田务,一边继续改良品种,另一边制了这种棉袍出来,先赚些钱再说。
这实际上就是后世的军大衣,杜中宵小时候在农村最常见的冬天御寒衣物。
裁剪简单,不怎么挑身形,适于批量生产。
一件售价大致是一贯钱,刨去各种成本,一亩棉花能够赚一二十贯钱,比种粮食划算多了。
走过了卖布匹衣服鞋袜的地方,到了一处路口,四处一看,都是卖各种日用品和糕点粮果的,康员外道:“这种东西,家里不知道有多少。
这里既然是百货齐汇,应该有些不是本地产的吃食。
哪里有卖水果之类的,我们过去看看。
日日吃桔子,家里的人着实有些腻了。”
蒋员外指着路边的一块牌子道:“那上面不是写前,向前走不多远就是卖水果的地方。”
依着路牌,几人向前走了不多远,就到了水果摊首。
看路边摊子上,各种水果琳琅满目,摆得满满当当,康员外喜道:“这才有些意思!
如此多的水果,不是外面能比的。”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