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章 挖肉


    1982年3月底,肖爱国抵达克拉维斯投资公司。
    他列出了5个“可能”
    有矿的位置,指派亨利团队前去收购。
    收购之后用目前公司有二十名员工,皆由亨利招募,他们大多彼此熟悉,对彼此的工作能力表示认可。
    这些收购都是以展葡萄园和当地特色农业为名进行的。
    购买大型矿场成本过高,肖爱国无力承担。
    加之他目前的需求并不大,国产铁矿石足以满足。
    肖爱国与亨利前往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未来矿企所在地区,这里大部分土地未充分开,面积达到19万平方公里。
    淡水河谷公司无法吞并如此广阔的土地。
    由于市场对钢材的需求尚未增长,他们尚未开始大规模并购,因此这里仍有许多机会。
    1982年,巴西正处于经济快展和工业化进程阶段。
    巴西军政府采取积极吸引外资的政策,以推动国家的经济建设,包括矿业领域。
    虽然矿业资源所有权仍主要归国家,但对于外国投资者参与矿产开的限制相对较少。
    例如,在审批流程上比现在简单,外资企业更容易获得矿业开特许权,而且对于外资的股权比例等限制条件也没有现在这么复杂。
    同时,当时环境和反垄断等方面的监管要求也远不如现在严格。
    周边分布着许多矿场。
    他四处打听,找到了当地较大的“小铁矿”
    矿主,名叫卡洛斯。
    肖爱国面带微笑地对卡洛斯说:“卡洛斯先生,您好,我对您的矿场感兴趣,想和您谈谈购买事宜。”
    卡洛斯疑惑地看着肖爱国:“哦?您为何远道而来购买我的矿场?”
    “很少见到来自种花家的人。”
    “我拥有2家风扇厂、1家钢材厂、1家冲压厂、1家电机厂,以及5家稀土矿和铁矿。”
    “现在铁矿石产量逐渐跟不上需求了。”
    “因此,我来巴西看看能否找到合适的矿场。”
    “您愿意为我的矿场出价多少?”
    半年后,北岭铁矿、东岭铁矿、南岭铁矿和南费里斯岭铁矿将被淡水河谷公司收购,并整合在其旗下。
    “3oo万。”
    “太低了。”
    谈判价格并非肖爱国所擅长。
    肖爱国和亨利在此停留了一个多月,成功收购了北岭铁矿、东岭铁矿、南岭铁矿和南费里斯岭铁矿,总共花费了78oo多万,公司账上仅剩22oo万。
    这些事情,肖爱国本可以让亨利去做,但他希望更深入地了解收购流程,了解澳洲。
    于是,肖爱国又向公司账户转入五千万美元,资本增加,但亨利的股份并未减少,相当于他的股份增值了5o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